党史学习教育||文铭党史 飞跃:改革、开放
党的十三大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强调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会议召开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式代表1936名,代表全国4600多万党员。大会批准了赵紫阳代表中央委员会作的《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修正了党章的部分条文,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大会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基本依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就从这个立足点出发,不能脱离这个实际,不能超越.二十多年的实际证明,我国从这个国情出发,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建设才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我们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乃至实现共产主义都具有重大意义。
2.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部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参考了国外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在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是对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3.政治体制改革
大会还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要总结经验,坚持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进一步确定今后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确定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正确解决这个任务,将有力地促进全党团结和党与各族人民的团结,保证中国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历史意义
它开辟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党明确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三大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强调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