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淇
一、个人简介
杨淇(1989—),女,普米族,云南省香格里拉市人,法学博士,现为榆林学院文学院讲师,文学理论教研室。研究方向:区域与民族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学习和工作经历
2009年9月—2013年6月,在云南省文山学院政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2014年9月—2017年6月,在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
2019年9月—2023年6月,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
2023年9月—今,在榆林学院文学院工作。
三、主要科研成果
(一)论文
《芒市傣锦的非遗生产性保护研究》2017年12月发表于《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7)》
《芒市傣族剪纸的社会记忆研究》2018年7月发表于《云南社会科学》,2018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转载
《2006-2019年普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报告》2021年1月发表于《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0)》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空间生产研究——基于YWCH个人生命史的考察》2022年9月发表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转载
《一个汉藏共居村落的空间生产逻辑 》2024年1月发表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4年6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转载
(二)项目
2015年主持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节日情境下的傣族跨境服饰文化‘对话’——以中缅胞波节为例》(项目编号:2015YJCXY06)2016年结项。
2016年主持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民族文化产业视域下的非遗生产性保护研究——以德宏州芒核村傣锦文化园为例”》(项目编号2016YJCXS206)2017年结项。
2021年主持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自主研究项目《区域内的社会记忆研究——以滇西北兰坪县、宁蒗县普米族服饰文化为例”》(项目编号2021MSY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