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文学院2024年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招生考试预告
榆林学院文学院迄今已有65年办学历史,是榆林学院建系历史最长、规模较大、师资力量最雄厚的院系之一。现有学科教学(语文)硕士专业,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秘书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陕西省“一流专业”、陕西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闻学专业2023年4月获批ICC(国际创意学院)项目。学院同时与西北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延安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具有丰富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文学院始终坚持立足榆林、面向陕西、辐射周边的办学定位,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内涵建设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65年来,为陕西乃至全国培养出数以千计的人才。目前,在校学生共计1230名。
文学院现有教师5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6人,硕士生导师15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三秦学者1人,陕西省签约作家1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教师中98%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21人(含在读)。特聘长江学者邢向东、李浩、张弘,知名学者康保成、宋俊华、李震、黑维强、段建军、韩伟、罗渊为兼职教授,聘请《小说评论》前主编、茅盾文学奖评委、博士生导师李国平及《当代文坛》主编杨青为学科指导专家,聘请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蔡永贵为执行院长。现有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北生态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文旅厅研究基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榆林工作站、榆林市柳青路遥研究院、榆林市张季鸾研究院、榆林市语文研究会等科研机构与平台。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50余项,市厅级及横向课题100余项,到账经费900余万元,出版学术专著、教材40余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50篇,多次主办、承办柳青、路遥、晋方言、非遗传承保护等有广泛影响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学科教学(语文)招生专业目录
类别 |
领域 |
初试科目 |
复试加试科目 |
联系人 |
教育 (0451) |
学科教学(语文) (04510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620教育综合(自命题) ④870写作(自命题) |
①中国古代文学史 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
冯老师:0912-3525720 张老师:0912-3687205 |
备注:1.接受跨专业考生报考(跨专业考生是指按照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学位授予门类”为非“文学”类学科专业背景的考生),跨专业考生在复试阶段加试两门专业主干课程(①中国古代文学史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2.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阶段加试两门专业主干课程(①中国古代文学史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3.最终以榆林学院发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2024年榆林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科目
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620 考试科目名称:教育综合(自命题)
一、考试要求
掌握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
(一)教育学部分
1.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2.教育的概念及本质。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发展阶段;古代教育及现代教育的特点。
3.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在人发展中主导作用的体现。
4.教育与社会发展。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及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5.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6.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学制的类型;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学制的改革趋势。
7.课程。课程、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的概念;学科中心课程论、经验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论;课程设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8.教学。教学的概念、意义、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的基本要求;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种类。
9.德育。德育的概念;德育的任务及内容;德育的原则;德育的途径及方法。
10.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素质要求;班集体的概念;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1.教师。教师劳动特点;教师的素养;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二)中国教育史部分
1.西周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六艺”。
2.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齐国的稷下学宫;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孟轲的教育思想;荀子的教育思想;《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3.儒学独尊与读经入仕教育模式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汉代的学校教育制度;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4.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的确立;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韩愈的教育思想。
5.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宋元明清的文教政策;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学校的制约;书院的发展;朱熹的教育思想。
6.私塾与蒙学教材。私塾的发展、种类和教育特点;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7.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8.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9.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
10.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三)外国教育史部分
1.古希腊教育。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动与思想。
2.古罗马的教育思想。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3.西欧中世纪教育。世俗教育;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的历史影响。
4.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
5.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英国教育的发展;法国教育的发展;德国教育的发展;俄国及苏联教育的发展;美国教育的发展;日本教育的发展
6.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洛克的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四)教育心理学部分
1.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任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2.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及其规律;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皮亚杰、维果斯基的主要观点;埃里克森和柯尔伯格的理论与教育含义;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3.学习及其理论。学习的实质与分类;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实质、分类及作用、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5.知识的学习。知识及知识获得的机制、知识的理解、错误概念的转变以及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6.技能的形成。技能的定义和分类、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7.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8.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创造性及其培养。
9.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品德的形成过程及培养、品德不良的矫正。
10.心理健康及其教育。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的实质、标准,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试卷分数:150分。
3.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
考试科目代码:870 考试科目名称:写作(自命题)
一、考试要求
考生应掌握基本的写作知识与写作规律,具有良好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二、考试内容
1.文学性语言运用能力
2.分析性写作能力
3.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试卷分数:150分。
3.题型: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
学科教学(语文)初试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名称 |
参考书目 |
教育综合(自命题) |
《教育学基础》(第三版),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学》(第七版),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教育史》(第三版),吴式颖、李明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写作(自命题) |
无指定参考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