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深处的相聚
踏上开往榆林的k998次列车,前往我的第二故乡。多少次魂牵梦萦,多少次心驰神往,榆林,我的第二故乡!我的汗水,我的努力,我的青春,我的梦想——
拖着行李箱,在人流中,我走得很慢,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丈量着脚下的土地,感受着这片热土。
出了榆林火车站,同学早已等在出站口。边接打电话边给我招手,上车至少已经十分钟了,我们都没有时间交流,同学单位同事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打过来。我静然地坐着,看着前面,真的不知道我们现在走到了哪里,只能在心中说:“感谢你百忙之中来接我!”
工作安排完了,开始给我介绍,这边是什么,那边是那里。榆林发展迅速,根本不是二十年前的样子。高楼林立的现在冲击着我大脑中黄沙遍地的记忆。我们心领神会的参照物是我们的乐园——榆林师专。李云介绍:“这是学校的南边,现在是高新区。”
“我记得学校的南边是飞机场?”
“是的。飞机场搬迁了。这里现在是榆林市高新区,榆林中学都搬迁过来啦!”
“我记得榆林中学在东沙的半坡上,我们去参加过一次活动,你记得吗?”
二十年啦!榆林飞速发展的二十年!坐在车上,我真是分辨不了方向。
就是这些面孔,还是那样热情。快乐洋溢在每一个人的心间,荡漾在每一张笑容满面的脸上。我们终于又见面了!
二十年,二十年,我们终于再次相聚!让我们举杯欢庆,庆祝这难得的二十年后的相聚!
我想起了那首歌《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1998年7月——2018年8月,二十年了!让繁荣见证,让岁月体会,我们是否无怨无悔!这时的山,这时的水,这时风光真的很美!这时的春,这时的秋,这时硕果令人心醉!让时代检阅,让时光评说,我们是否问心无愧!这时的你,这时的我,这时成就令人欣慰!
“罗大班长怎么还没来?”
“单位开会哩!”
“都七点半啦,开什么会?”
“这不?下雨啦,今年雨水多,估计是防汛工作。”
“没关系,那就慢慢等着,不着急。一会正好让他多喝两杯!”我们都40多岁啦,单位管理层的中坚力量,协调上下,推进工作;学校讲台上的骨干教师,教书育人,传道受业;社会维权的有力分子,依据法律,伸张正义······我们奋战在各条战线上,努力向前。
谈过去,谈过去,谈过去,觥筹交错,神采飞扬······
下雨啦,雨势很大。我们都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的大雨。心里想着:江波不知开车走到哪里啦?天黑路滑,真是让人担心呀!省纪检委的领导今天莅临江波单位检查工作,江波又是负责人,安排好工作,下午五点钟从宜川驱车来榆林。路途遥远,大家担心他的安全,让他第二天再来榆林,他执意晚上就上来。我能理解江波心驰神往的心情。请小心慢行,我们就在这里坐着,等你来!
晚上十一点,江波终于来了!
又一轮敬酒开始!
“十二点半了!”不知哪位女同学说了一句。
“十二点半咋啦?十二点半咋啦?你们瞌睡啦?二十年啦,就今晚你最瞌睡?”大班长发话啦。我们都会心地笑了。
第二天早上,我们去榆溪河畔的滨河公园散步,一行十五人,浩浩荡荡。说笑,拍照,胡说八道。大班长在一个路口等着我们。大家都坐到车上,准备出发,去学校。我的天哪,不见玉红和高瑛了。这两个,今天又意料之中的丢啦!
“菊阳,你们在哪里呀?怎么找不见你们啦?我们好像迷路啦!”
玉红还是那样慢腔慢调。笑死我们啦。你们俩是迷路啦吗?你们俩是太慢啦,慢慢走,慢慢拍照,一抬头,大部队不见啦!跟丢啦!
大班长和我去郭老师家接老师来文学院与其他老师同学见面。
“郭老师,我们过来接你啦,你收拾一下,我们过来咱就走。”罗大班长给老师打电话。
“收拾好啦!早就等你们着呐!”电话那头是老师高兴的声音。为了我们中95(1)班的这次聚会,老师特意从北京回来。老师已经八十二岁啦,所以无论多么忙,我都必须来,想到此,不禁唏嘘伤感。
老师还是那样鹤发童颜,精神俊朗。
“菊阳,我记得你是哪一年来靖边看我的?”
“哪一年?我想想?”
“2013年,五年啦!上次见面到现在。”老师说。
是2013年,暑假,我从大班长处得知师母因病去世,老师在靖边儿子处,我就开车从洛川到靖边看望老师。只记得靖边一路上的风力发电设备,那么高。
来到文学院,老师们知道我们要回来,早就在楼下等着啦。班主任李老师、贾老师,文学院贺院长,教学法肖老师,现代汉语马老师,一看到老师,脑海中就浮现出老师上课的样子,熟悉亲切。
中午聚餐,郭老师站起来讲话:“这次聚会不容易。怎么说不容易?人家中95(2)班十年前就聚会过一次,我就给罗琦说了,希望咱们班也聚会一次,我说了都十年了,今天终于欢聚一堂,人数还不是很多,所以我说不容易。”听到此,大家都沉默不语,黯然神伤。我在心里说:老师,对不起,我们没有做好!
班主任贾老师站起来圆场:“再过二十年,中95(1)班再聚会,郭老师依旧坐在这个位置!我们再给百岁老人敬酒。郭老师,寿比南山!”大家热烈鼓掌!心中感慨万千。
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
太感谢贾老师啦,不至于让我们很尴尬,不至于让我们尴尬得太难看。
一圈一圈地敬酒。
我过去给老师们敬酒。郭老师又来了,每次见面都这样说:“这是我教书四十年,最得意的两个弟子之一,背诵,倒背如流!”郭老师挥着手又给大家介绍。很惭愧,真的没有老师说的那么优秀。有同学说,我们都不行,每天不敢见老师,怕老师抓住让我们背诵。
“段菊阳,要不给大家展示一下《离骚》?”刘荣廷说了一句。
“不敢不敢!”我大脑中飞速地想着,《离骚》真的已经背不过了,可能还能倒背的是《季氏将伐颛臾》《湘夫人》这些内容吧。
贾老师问我:“前一段时间,你不是去浙师大学习了吗?”
“是的,学习了十二天。”
“好事。你一直爱学习。”
“老师,我想成为语文教学专家!”
“非常好!后半年来咱们学校给中文系学生上一次课。”文学院贺院长说。
“承蒙老师夸奖。谢谢。一定。”
郭老师给同学们赠书,我担任助理,翻到扉页,让老师写赠词。老师写完,我再在书上盖上老师的印章。慢慢翻,慢慢写,小心翼翼地盖章,再一一送到同学们手中。
多想让时光停留,停留在这慢慢翻书,慢慢写字的瞬间!
老师们要回学校啦!
老师们回学校去啦!
回到酒店,我们继续聊天。大家一致感慨,虽然相隔二十年,但是大家没有任何距离感,感觉就像昨天还在学校,还在宿舍。确实如此。感觉到大家都没有变,连各自的发型都还是当年的样子。是的,审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我们感觉没有任何陌生感,没有变化,可是榆林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我们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告诉我们,时光已经过去了二十年。逝去的二十年!
时光深处的记忆,熠熠生辉!时光深处的相聚,满满柔情!
下午四点钟,我请假出去了。二十年了,我还有其他人想要见!非常想见,一定要见!
真是愉快的一天!
第二天早上,一大早就收拾好。要离开啦!
拖着行李箱,一到大厅,就看见李云的车在大厅门口停着。送到火车站,拿下行李箱,李云硬是递过来一把伞:“拿上,小心下车时,有雨。”
再见,李云!
再见,同学们!
再见,老师们!
再见,榆林!
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