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榆溪大讲堂 | 史小溪、刘志成两位名作家来我院做讲座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9-28 次浏览 背景颜色:

2021年9月24日晚19:40,“榆溪大讲堂系列讲座”在5101教室开讲。《延安文学》主编、中国作协会员、资深编审、著名散文家史小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西部散文选刊》杂志主编、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内蒙古作协全委会委员刘志成,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题为《中国传统散文艺术与当代艺术散文》和《作家的修炼》的两场独具特色的讲座。汉语言文学专业四个班级的同学聆听了本次讲座。

在《中国传统散文艺术与当代艺术散文》中,史小溪以魏晋南北朝的刘勰和“东方黑格尔”刘熙载为例,谈论中国传统散文艺术的魅力。又借用作品《文心雕龙》,以及“行而上者,谓之道;行而下者,谓之器”对其进行更深层的讲解。

史小溪还谈到散文就像下围棋,说教和情怀都是文化散文的一部分,并用刘熙载《艺概》中谈到的情(自我)、礼、智(明理)、气、义(联想)、词、识(见识)来证明,也谈及文化散文是不拘于抒情散文,而是来源于真实。同时,史小溪也提出了创作散文的两个弊端:过真和过多的叙述。他说散文的创作一是要懂得如何去描写,如运用想象、比喻、隐喻等描写手法;二是会拟题目;三是文章要具有思想。才能更好发挥中国传统散文艺术的价值。

史小溪在讲座的最后,针对当今的散文知识过多,导致心灵萎缩等问题,提出创作作品一定要自由、真情、有思想、有生命情怀、有志向、要多读书,从而提高自己的境界,不断完善自己。

刘志成通过视频短片《三轮车夫的文学梦想》来介绍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并且从“一个品质,两个关系,三个修炼,四个要素”四个方面来讲解《作家的修炼》。

“一个品质”是陶冶情操,充实自己,关注民生以及执着精神。以刘禹锡在一贬再贬中创作《陋室铭》《游玄都观》《再游玄都观》来说明了创作需要执着。“两个关系”即为作家与民俗的关系,作家与土地的关系。从与民俗的关系中,他认为越是民俗的,越是世界的。用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来解释作家与土地的关系是密切的。“三个修炼”则是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四个要素”中聚焦写作境界的追求、精品的打磨、草原的胸怀三个要素,阐述了成为一个好作家所要经历的磨练和准备。

在《作家的修炼》讲座中,刘志成将学生和老师修改的文章进行对比,让大家感受到了学生和老师对文学不同理解下文学的魅力。最后从执着的精神、经历苦难的毅力、丰富的知识储备、优秀的文笔四个方面指出了要想成为好作家所必备的能力。

听完两场讲座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中国传统散文艺术和作家文化博大精深,作为文学院的学子,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更深入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入到文化发展和建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