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进校园之十二——榆林市苏州中学杨玲老师为我院师生作中学语文教学示范课
2017年10月13日3-4节,榆林市苏州中学杨玲老师(我院创新实验班校外导师)在榆林学院5104录播室讲授中学语文名师示范课,榆林学院文学院16级汉语言实验班全体同学参与到了课堂中。讲授内容为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记承天寺夜游》,此次课程的主题是“赏明月,聊苏轼”。
杨玲老师在课堂开始,用大数据分析方法介绍苏轼,讲到苏轼是高产作家,诗词3458首,大概有25万字,每年约54首,诗词中有许多高频词,其中“明月”“故人”等词汇出现次数高达几百次。通过介绍苏轼的生平与创作特点进一步讲述苏轼的随笔式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随后介绍了创作《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是记录苏轼当时谪居生活的一个片段。
接下来杨玲老师深情朗读了《记承天寺夜游》,讲解了其中的生字生词并逐字翻译,她说讲授课程的同时,一定要让同学们充分朗读文章,只有读顺文章,才能初步感受其中的月夜美景,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感受。
随后杨玲老师分析了文章中的表达方式,将文章分为寻伴夜游、庭中月色和月下感叹三部分,分别是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从中能体会到苏轼的情怀,在当时被贬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积极乐观,坦荡豁达的面对生活。在分析表达方式的同时,也能与苏轼共赏月色,发现《记承天寺夜游》中的美,美在内容精致丰富,美在结构灵动,美在月色描写,美在“闲人的意味”。
课后杨玲老师为将来可能步入教育事业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工作多年的经验与课堂授课设计思路;一是在课堂上必要时提问同学,强调重点字词,重视高频考点,二是通过文章的表达方式的讲解,辅助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三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诗词的兴趣,积累更多的名句名篇,四是通过课后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和延伸知识。
杨玲老师最后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我,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通过杨玲老师的示范课,使同学们受益颇多,拉近了师范生与中学语文教学之间距离,为学生下一步走进实习学校进行见习和实习作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