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榆溪大讲堂之五十三——蔡永贵教授谈“汉字字族理论与汉字研究的方法”

作者: 撰文:吕瑶瑶 摄影:王莹 发布时间: 2017-06-12 次浏览 背景颜色:

6月9日上午十点,宁夏大学博士生导师蔡永贵教授在逸夫楼一楼为文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汉字字族理论与汉字研究的方法”的学术报告。参加此次讲座的有文学院院长贺智利、党总支书记贾永雄、教学秘书张子华以及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120余名学生。

讲座伊始,文学院党总支书记贾永雄首先介绍了蔡永贵教授,并对他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紧接着,蔡永贵教授开始了他的讲座。讲座分为两部分,汉字字族理论与汉字研究的方法。

蔡永贵教授用两首诗来引出本次讲座,以两首诗中共有的“度”字起头,切入了字族理论。他形象地把字族比作一个有血缘、辈分的亲戚族群,在母字(源字)的基础上分化出一系列音义形有密切关联的汉字。这一系列汉字有共同的字根,有层次,如人有血缘、辈分一样,所以喻为字族。他指出,我们不能只依靠象形依据来解释文字,有文献证明才可靠。汉字常有兼任意思太多的弊病,于是古人开始加偏旁来区分。

在解释字族时,蔡教授还强调,文字的创新要建立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不是为了新而是为了发展,有发展的创新才有价值。他表示,学习字族理论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用已知求未知,用字族的方法能把字的意思解释到位。

讲座的第二部分,蔡教授指出,对于汉字的研究方法,首先要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应当利用汉字背后的词义系统来探索汉字。他以“相”字来为我们演示这一方法的运用。他认为,“相”字的本义应当是盲人手里的手杖,当我们把“相”字的本义确定,词义系统就出来了。此外,蔡教授表示,要把我们的生活经验加入到汉字研究里去,汉字的历程远远长过汉语的历程,我们不能忘记汉语背后的词义机构,但研究汉字更不能忘记生活。考证汉字更不能离开当时的社会背景,因为汉字的产生反映了当时的人们的对社会的认识,反应了他们的心灵境界。

讲座结束后,文学院院长贺智利代表文学院为蔡永贵教授颁发了聘书,聘请他为榆林学院文学院兼职教授,并希望他以后回来继续与大家进行汉字相关研究方面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