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报界宗师 传承新闻精神
榆林学院文学院新闻专业大一新生在张季鸾纪念馆上“开学第一课”
为了营造良好开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教学形式,10月9日上午,榆林学院文学院新闻学专业2016级新生在榆林学院文学院院长贺智利、榆林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刘晓瑛、文学院副院长樊文军以及新闻学专业全体教师的带领下来到榆林市东沙季鸾公园,通过在张季鸾墓园祭拜、参观张季鸾纪念馆、新闻学子宣誓等活动,进行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实践教学课。
张季鸾先生是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奠基者,著名的报刊政论家和爱国人士,同于右任、李仪祉一起被誉为“陕西三杰”。1888年出生于山东,祖籍榆林。1912年任孙中山秘书,参与起草《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等重要文稿。他从事了近30年办报事业,1926年起主持《大公报》笔政长达15年,被誉为“报界宗师”。张季鸾墓于2014年8月13日回迁故土榆林。张季鸾纪念馆也于今年8月建成开放。
上午10点20分,文学院师生一行人首先来到张季鸾墓园,新闻学专业教师苏晓暹在墓碑前献词,她讲道:“新闻学专业学生即将踏上未来新闻人之路,我们选择从张季鸾纪念馆出发,希望张季鸾先生的新闻精神可以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让我们的家乡人为我们点燃新闻理想的火把,坚定我们心中的信念”。接下来,两位学生代表进献鲜花,全体师生在墓碑前默哀一分钟,以表哀思。
随后,在张季鸾纪念馆,解说员为大家详细解说了张季鸾先生生平事迹,带领大家参观了张季鸾青年时期读物、张季鸾家谱和生前珍贵照片,从张季鸾“多舛身世、飘萍学子”讲到“新闻报国、两陷囹圄”,从“团结抗战、功在国家”再讲到“报界宗师、魂归故里”,将张季鸾先生为新闻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呈现在了大家眼前。
纪念馆参观完后,负责讲授新闻史的教师滕文莉从新闻专业的角度介绍了张季鸾,并表达了对新生的期许。她说道:“今天,你们幸运地可以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上这开学第一课,希望透过这扇窗子,你们会窥得新闻的奥秘,传承张季鸾爱国为民的伟大情怀,做合格的新闻人!”
2013级新闻学专业学生池瑞瑞在发言中向同学们讲述了她对张季鸾新闻精神的理解,她说,新闻是一个充满热情和动力的事业,希望它能够在新闻学子心中永远种下“公诚勇毅”的种子。
开学第一课的最后一项是宣誓仪式,学生代表池瑞瑞同学领誓——“我骄傲,我自豪,我是新闻人,前辈的光荣已经载入史册,我辈的责任就是继往开来,我们立志成为社会前行的守望者!”一句句誓言震耳发聩,飘荡在张季鸾纪念馆上空。
当天同时也是张季鸾纪念馆作为榆林学院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正式挂牌的日子,张季鸾纪念馆馆长白孝生和榆林学院文学院院长贺智利共同为榆林学院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揭牌。这次开学第一课正是张季鸾纪念馆作为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首场活动。白孝生馆长对榆林学院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将全力支持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并希望双方在弘扬张季鸾精神、开展张季鸾研究、打造榆林城市文化名片等方面深入合作。
开学第一课承载着新闻学教师对新生的激励与期许,也承载着新生对于新闻专业学习的憧憬与期待。谈到开学第一课的意义时,文学院院长贺智利说道:“开学第一课是为了利用我市张季鸾这个历史文化资源,使学生迅速进入专业学习情境,并通过认识张季鸾在新闻史上的地位和贡献,铭记新闻本质,感受张季鸾新闻精神的力量。作为我院的创新活动,我们旨在采用多元灵活的授课形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接受知识,从而获取良好的授课效果,推动产教合作。”
“这样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十分深入人心”,大一新生李芯瑜同学这样说道,“这次活动让我们更加直观地去了解有着‘报界宗师’之称的前辈张季鸾先生的生平和成就,让我们对新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作为未来的新闻人,我们更加明白自己的所要肩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