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榆溪学科建设大讲堂系列讲座
为提升我院学子诗歌创作热情,提高诗歌写作技巧,增强诗歌鉴赏能力,2025年4月24日下午2点20分,由榆林学院科研处、榆林学院文学院组织的榆林学院榆溪学科建设大讲堂系列讲座在五号楼305教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院长曹辛华和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兼评论部主任、《中华诗词》杂志常务副主编、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林峰。讲座由榆林学院文学院院长樊文军主持。我院诗歌爱好师生和榆阳区诗词协会部分会员参加了本次讲座。
曹辛华院长报告的题目为《唐宋诗词生成原理的当代应用》。他将古典诗词与新诗创作相结合,主要讲解了诗词吟诵的方式和诗歌创作技巧。他指出,古代诗歌与音乐紧密结合,诗歌具有音乐美,朗读时要按音律节奏停顿拖音,并用河南话即兴朗诵了杜甫的数首诗歌,在平仄押韵、抑扬顿挫中尽显诗歌音乐之美。关于写诗的技巧,他认为“有趣”是诗歌的精髓,并提出要善于运用动漫思维构造镜头,增加诗歌的趣味性和画面感;要学会运用修辞和虚实相生的手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要将自己代入所写的人或物中,并辅以倾诉的语气,这样情感才会更真挚动人。
林峰教授报告的题目为《诗词创作的炼字问题》。他以古人作诗炼字为例,指出炼字工稳于否,能使整首诗词良莠毕现高下立判甚至直接关系作品的成败。他认为精妙的炼字具有精美语言、凝练画面、穷形尽象、生趣盎然、深化意境、强化主题、丰满感情、放飞思绪的功能。关于炼字的技巧,他指出要对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虚词进行锤炼,努力做到独树一帜,出人意表,于平常字眼中见奇绝。同时尽可能使用明白如话、通俗易懂之语言,用字切忌冷僻,切忌为求新求奇而刻意用晦涩难懂的典故,使读者失去阅读兴趣。
两场讲座同学们受益颇多,与讲座老师积极互动。
最后由榆林学院文学院文学教研室主任杨静涛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曹院长的讲座使人印象深刻,“有趣”不仅是一种创作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他在讲座中结合自身关于新格律诗的创作实践向我们介绍了诗词创作的一些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林教授主要从炼字的角度出发,结合许多生动的例子对于炼字的意义和技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特别是他讲到的“逆向思维”,把我们平常说的大白话进行陌生化的处理,会增加新鲜感,使得文字更形象、生动。
该次讲座大家收获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