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榆林学院榆溪学科建设大讲堂系列讲座

作者: 彭中艺 初审:姬慧 终审:樊文军 发布时间: 2025-04-26 次浏览 背景颜色:

2025年4月25日下午2点20分,由榆林学院科研处、榆林学院文学院组织的榆林学院榆溪学科建设大讲堂系列讲座在五号楼303教室举行。这是继曹辛华、林峰两位老师之后的又一场关于现代诗歌写作的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谭五昌教授。

IMG_2372

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姬慧主持,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部分学生、语文学科教学研究生及榆阳区诗词协会部分会员参加。

IMG_2112

谭教授报告的题目为《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诗歌写作》。他以自己的求学经历为切口,讲述了从小学教师到北大硕士、博士再到北师大博士生导师一路的追求,不失为一堂鼓励学生奋斗的课程思政课。接下来他从9个方面为同学们分析了如何才能成为一位好的诗人,即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诗的写作方向;当下新诗创作面临的普遍困境与问题;优秀诗人必须创造原创性的意象,提供本土化的审美经验;新诗创作最终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新诗创作首先要在创作者的感受力上下功夫;新诗创作必须在语言方式的新颖性与表现手法与技巧层面的丰富性方面有充分的展示;一首好的新诗作品必须讲究构思,结构完整,同时须呈现优异的想象力;一首好的新诗作品除了抒情元素之外,还必须注意细节,必须具有哲思意味与哲学背景。讲座中,谭教授结合已有的著名诗歌作品,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舒婷《致橡树》、余光中《乡愁》等对各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讲解和论述。与学生互动频繁,讲唱结合,现场气氛热烈。

互动环节中,谭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关于中日传统文化对比与AI时代创作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回应。他强调,中华文化历来“哀而不伤”,当代诗人亦要在技术浪潮中坚守内心的诗意。

文学教研室主任杨静涛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文学院自建院以来便承载着深厚的诗歌传统。他鼓励同学们珍惜当下、热爱诗歌,把握青春最好的写诗时光,努力在最好的诗歌创作时期,写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IMG_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