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榆溪学科建设大讲堂系列讲座——段友文教授为我院学生做讲座

作者: 付苏蓉 审核:姬慧 终审:樊文军 发布时间: 2025-05-12 次浏览 背景颜色:

为促进我院学子对中国民间文学和中国语言文学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使学生对非遗传承和保护有更深刻的认识,2025年5月9日下午2点20分,由榆林学院科研处、榆林学院文学院组织的榆林学院榆溪学科建设大讲堂系列讲座在子洲楼304教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民俗文化与民俗文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段友文主讲,题目是《民间传说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空间感知》。讲座由榆林学院文学院副院长姬慧主持。文学院爱好非遗和民间文学的同学参加了本次讲座。

IMG_3055

段友文教授在讲座开始前简单介绍了民间文学的定义和地位。他说,根据教育部最新学科分类,民间文学已经纳入到中国语言文学之中,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个分支。从国家战略看,推动民间文学的发展有助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接着,他以民间文学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关系为例,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三个方面讲述了民间文学对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认为,物理空间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地理标识;社会空间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文化凝聚;精神空间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象征表达,将民间文学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结合有利于从乡村民众的视角补充梳理新时期的华夏文脉,彰显中国特色,凝聚民族共识。讲座中段老师结合诸多关于长城的民间传说,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积极提问,气氛热烈。

IMG_2966

IMG_2983

IMG_2957

文学院副院长姬慧老师做了总结,她说,今天的讲座对大家启发很大,民间故事与长城在榆林都是特色的文化符号,但是同学们很少能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从今而后,同学们在做大创项目、创新大赛以及之后的考研方向选择、毕业论文选题时,应将研究思路拓宽,可将民间文学、民间故事与长城文化、黄河文化以及其他非遗文化结合起来,争取成为有创新意识的、能思善想的新时代大学生。

本次榆溪学科建设大讲堂活动的开展为我院学子打开了一扇更为开阔的大门,增强了文学院学生对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和信心,也为大家未来考研专业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大家收获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