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文铭党史 人物篇|挥代英:中国青年的领袖和导师
狱中诗
浪迹江湖忆旧游,
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
留得豪情作楚囚。
每作伤心语,狂书字尽斜。
杜鹃空有泪,鸿雁已无家。
浩劫悲猿鹤,荒村绝稻麻。
转旋男儿事,吾党岂匏瓜。
恽代英(1895年8月12日-1931年4月29日),原籍江苏武进,出生于湖北武昌。恽代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恽代英在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宣传部主任,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遗著编为《恽代英文集》等。
个人履历
◆1913年,恽代英考入武汉中华大学预科,
◆1915年进中华大学文科攻读中国哲学。恽代英在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
◆1915年,恽代英参加新文化运动,在《东方杂志》、《新青年》上撰文,提倡科学与民主,批判封建文化。
◆1917年10月,恽代英和梁绍文、洗震、黄负生等创办了互助社。互助社的宗旨是“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互助社是武汉地区诞生的第一个进步团体,也是中国最早的进步社团之一。
◆1919--1921年,恽代英在湖北创办利群书社和“共存社”,团结进步青年,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
1920年春,他受少年中国学会的委托来到北京,负责编辑《少年中国学会丛书》。6月,恽代英回到武昌。同年秋到安徽宣城,任省立第四师范教务主任,随读的有李求实、吴华梓、刘茂祥等。1921年5月,恽代英被迫离开了宣城,只身经芜湖、安庆,来到南京。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恽代英从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作。他和毛泽东、邓中夏、向警予等参加了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领导工作,编辑《新建设》月刊,宣传我党原则立场,批驳国民党右派的种种谬论。
◆1925年,恽代英参与领导五卅运动。1926年5月,恽代英被党派到黄埔军校,任政治主任教官,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宣传部主任,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
◆1927年1月,恽代英到武汉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任政治总教官,同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行径进行坚决斗争。7月,恽代英奉中央之命赴九江,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和发动南昌起义。12月,他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
◆1928年6月,恽代英从香港赴广西贵县,作为党中央的代表出席了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秋,恽代英奉命从香港调到上海党中央组织部任秘书,协助部长周恩来工作。
◆1929年初,恽代英任党中央宣传部秘书长,负责编辑党刊《红旗》。同年6月,恽代英在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
◆1930年,中共福建省委在厦门召开第二次代表会议,恽代英代表党中央出席了会议。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被关押在南京江东门外“中央军人监狱”,化名为王作林。在狱中,恽代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后来被叛变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特科负责人顾顺章指认,暴露了身份。
◆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被杀害于南京,年仅36岁。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是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国青年的领袖和导师恽代英就义前留下的感人肺腑的诗篇。
个人语录
1、同志们,坚强些,我们是为将来的人创造美满生活的战士,我们不要为自己的痛苦伤心。
2、国不可以不救。他人不去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能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则唯靠我自己;自己要是不真心救,就是亡国奴的本性了!
3、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他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4、我们不能像蚯蚓那样,上食槁壤,下饮黄泉。我们还得在这个社会中生活,要改变这个社会,还得加入这个社会…我走了,这只是暂时分手,你们不久可能先后离开,相信在革命的征程上,我们还会见面的!
5、我们常说青年是革命的力量,因为青年的感情丰富,气性刚烈。他们不知道隐忍羞辱,他们不知道躲避危险,所以他们见到应当革命便会勇猛的为革命而奋斗。
人物评价
1950年,周恩来为纪念恽代英殉难19周年题词,对他的一生作了高度的概括: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恽代英同志牺牲已经19年了,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青年的楷模。2009年9月14日,恽代英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