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团建设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文铭党史 人物篇|蒋先云:英勇无畏,黄埔奇才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7-18 次浏览 背景颜色:

蒋先云(1902-1927),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学生运动与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革命烈士、"黄埔三杰"之一;字湘耘,别号巫山。在众多黄埔军校有名无名的英雄烈士中,蒋先云以威名赫赫,战功卓越著称。他是红透了黄埔的一期高才生,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了国共两党合作与交往的桥梁。在承上启下,出谋定计,沟通信息和促进团结合作,发挥过无可代替的作用。

人物生平

1917年考入衡阳第三师范学校;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任湘南学生联合会总干事;

“五四”期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任湘南学生联合会第一届总干事,与夏明翰、黄静源共同领导组织湘南25个县学生罢课运动。在校期间组织革命团体“心社”,创办《嶷麓警钟》月刊,传播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是湘南革命组织之开端;

1921年2月发起成立进步团体“心社”,宣传新文化。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夏赴安源开展工人运动,在工人夜校教书并参与筹建工人俱乐部。后任俱乐部文书股长,和李立三、刘少奇等一起领导了安源工人大罢工。同年11月奉命到水口山矿区建立党的组织和工人俱乐部,12月领导了水口山矿工的大罢工,并取得胜利。邓中夏评价“其雄壮不亚于安源”,蒋先云成长为工人运动领袖;

1924年春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与陈赓、贺衷寒共称“黄埔三杰”。

在校期间,在廖仲恺、周恩来的帮助下,创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任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主席,在《中国军人》上发表革命军事文章8篇,在广州民国日报上发表多篇反帝与宣传革命、反对独裁文章,成为黄埔军校最有影响力和威望的学生;

1925年2月,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发起成立青年军人联合会,是该会负责人之一。同年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和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

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第7团党代表,不久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退出国民党及第1军;

北伐战争开始后,受党组织派遣任北伐军总司令部秘书,兼补充团第5团团长,参加了攻打九江、南昌等战役;

1927年初,蒋介石反革命阴谋日益暴露,他毅然去武汉任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队长,倡议成立黄埔学生反蒋委员会。同年5月武汉国民政府决定继续北伐,他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1军26师77团团长兼党代表,率部北上河南,5月28日在攻克临颍城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人物纪念

1927年6月8日,周恩来在武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主持蒋先云追悼会并发表沉痛讲话,恽代英致悼词,号召“同志们,踏着蒋先云的道路前进!”

罗章龙为蒋先云撰写悼诗:“东南北战斗犹艰,战士升腾武胜关。千古悲风临颖路,中原忍见将星残。”

1984年,蒋先云在黄埔军校时的同期同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徐向前在其回忆录里,称“蒋先云是我的良师益友,他斗争坚决,作战勇敢,头脑敏捷,堪为青年军人的模范”,并题词“蒋先云烈士永垂不朽!”现存于新田博物馆。

199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肖克同志为蒋先云故居题词“蒋先云烈士纪念馆”。

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第198期也刊登了题为《悼蒋先云同志》的悼词。

革命先烈蒋先云一生短暂而悲壮,极具传奇色彩。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贡献心力,身先士卒,出谋定计,促进团结合作,发挥了无可代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