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团建设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文铭党史 人物篇|邓恩铭: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6-19 次浏览 背景颜色:

邓恩铭(1901年1月5日-1931年4月5日),又名邓恩明,字仲尧,水族,出生于贵州荔波,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13位代表之一,曾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

爱国运动

1.中共一大

1921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代表山东的济南共产主义小组,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与其他代表共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在12名党的创始人中,有两名来自济南,一个是王尽美,另一个是邓恩铭。当时,邓恩铭年仅20岁,是12名代表中年纪最轻的,也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2]。会上,同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李达、王烬美等同一起坚持马列主义建党原则,建立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1921年9月,又同王尽美等发起建立济南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发展到五六十人。在中共中央代表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共中央直属的中共山东区支部,任支部委员。邓恩铭在山东区支部的领导下,积极从事党的组织、宣传工作和工运工作。

2.列宁接见

1922年1月,邓恩铭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邓恩铭在苏俄参观时,从面包分配标准中看到共产党员应该作出的表率作用,终生以此要求自己;他自身勤俭,并同侵吞党的经费的腐败分子进行斗争。他在那里留下的终生最难忘的印象,是实行的每日面包分配标准——红军士兵2磅,工人1.5磅,机关人员1磅,共产党员3/4磅。就此,他明确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出的表率作用,后来始终以此来要求自己。

3.主政山东

1922年6月,他从苏联回到山东后,一方面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一方面仍然致力于党组织的发展和山东工人运动的发动。中共“二大”以后,遵照党中央会议精神和党组织的决定,邓恩铭在淄博煤矿区住了下来,亲自调查了解矿工的劳动生活状况,向工人介绍世界各国及中国各地工人运动形势,教育工人认识本阶级的力量,组织起来同资本家作斗争。在他的领导下,矿区工人很快组织起“矿区工会淄博部”,并建立了淄博矿区第一个党支部-洪山矿区党支部,使淄博矿区的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1922年底,邓恩铭赴青岛创建党组织。1923年9月,在青岛工程事务所所长唐恩良家中约七、八个进步学生秘密集会。宣扬马列主义。1923年底,建立了青岛第一个党组织。

主要成就

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少数民族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山东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中共山东省委书记,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建立青岛第一个党支部,担任中共直属青岛支部书记;建立淄博矿区第一个党支部——洪山矿区党支部。

受过列宁接见的中共一大代表。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参加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组织学生抵制日货1920年11月,他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抨击社会现状。

1925年,组织领导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青岛纱厂工人大罢工,成为“五卅运动”的先导。1927年,邓恩铭赴武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毛泽东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介绍山东工运、农运情况。

人物评价

毛泽东在延安曾说:“王尽美和邓恩铭是山东支部的创始人。”董必武同志1961年8月21日在纪念王尽美的一首诗中写道:“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后人有诗赞之曰:能歌且善吟,烈士邓恩铭。对敌斗争狠,反腐不容情。临难不苟免,憾望南雁行。水家山川秀,奋斗育诗人。

2009年9月14日,邓恩铭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为了纪念邓恩铭烈士,修建了邓恩铭故居陈列室,供广大游人敬仰、参观。江泽民、陈云和乔石、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为邓恩铭烈士故居题词,乔石、胡锦涛亲临参观。1979年批准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在陈列室举办有“邓恩铭烈士生平事迹展”。邓恩铭祖居老屋仍保存,由村民邓九(邓国璋之孙)使用。被中组部、中宣部、省人民政府授予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