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省级精品课程——《古代汉语》

作者: 发布时间: 2014-09-29 次浏览 背景颜色: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本科)

 

 

            榆林学院                      

            榆林学院                      

             古代汉语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其他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文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中国语言文学                   

        田有成                         

           201461                 

 

 

陕西省教育厅

二○一四年四月


 

1.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

4.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

5“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建设学校盖章。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基本情况

课程负责人

田有成

性 

出生年月

1959

最终学历

本科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学士

行政职务

正处级

所在院系

文学院

通信地址(邮编)

陕西榆林 榆林学院文学院 719000

研究方向

文字学、训诂学、汉字文化

是否曾获省级

精品课程称号

曾获省级精品

课程称号年份

 

原省级精品

课程负责人

 

教学情况

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学生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不超过五项):

 

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

《古代汉语》专业基础课,周3学时,3届学生,含本科生、专科生、成人教育生,学生总人数170人。

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成语古汉语》专业选修课,周2学时,3届学生,学生总人数280人。

《汉字文化》专业选修课,周2学时,4届学生,学生总人数300人。

 

实践性教学:

教育实习指导,60人;

毕业论文指导,24人。

 

教学研究课题:

中文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榆林学院 2011-2013

多媒体环境下的《古代汉语》教学研究 榆林学院 2010-2012

 

教学表彰/奖励:

2011 榆林学院讲课比赛一等奖。

 

 

 

 

 

学术研究

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课题:

汉字与书法文化研究 榆林学院 2010-2012 项目主持人

 

学术论文:

《中国“二十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述评》榆林学院学报201401)独立完成

学术专著:

汉字书法文化 三秦出版社 2010

 

 

 

 

 

 

 

 

 

 

 

 

 

 

 

 

 

 

 

 

 

 

 

 

 

 

 

 

 

 

 

 

 

 

 

 

2.课程团队

课程团队结构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学科专业

在本课程中

承担的工作

签字

田有成

1959.09

教授

汉语言文学

授课

 

高峰

1975.11

副教授

现代方言学

授课

 

张子华

1983.10

讲师

语言学

授课

 

任海燕

1980.12

讲师

汉语言文字学

授课

 

姬慧

1983.03

讲师

汉语言文字学

授课

 

谷丽娟

1981.07

讲师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授课

 

邓煜

1984.09

讲师

汉语言文字学

授课

 

张妮娜

1983.03

讲师

影视编导

教育技术

 

课程

团队

整体

素质

及青

年教

师培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课程团队共8人,专业教师均为汉语言文学或汉语言文字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毕业学校分别为延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宁夏大学、西北大学,1人曾在华东师范大学进修。教育技术骨干为影视编导专业。团队包括中年1人,青年7人。拥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5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6人,并且教学队伍还在不断壮大。师资结构合理,后继有人,满足了本科生的古代汉语教学需要,同时保证了各专业方向选修课的开设。主要成员教学经验丰富,授课时数大,年终考核均工作量饱满,合乎要求。

团队主要通过听课评课、实行业务导师制、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组建科研团队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长迅速,多人多次获得教学奖励,并主持或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多篇论文。

教学

改革

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教学改革:

1、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授课内容、方式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缩减了部分讲授内容,改由学生自学。讲授突出了主要内容,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调整了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当中的比重。严格执行集体阅卷、流水评卷制度。

2、面向本科生开设了古汉语选修课《成语古汉语》《汉字文化》《训诂与文字学》,使本科生古汉语水平得到了加强和提高。3、研究多媒体环境下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

教学研究成果:

研究项目有:

1、中文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田有成主持,已完成。

2、多媒体环境下的《古代汉语》教学研究,田有成主持,已完成。

3、文献学与《古代汉语》教学,邓煜主持,已完成。

4、方言学与《古代汉语》教学,姬慧主持,在研。

发表的论文有:

1、陕北佳县话中的“的儿”和“嘇”,作者任海燕,榆林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2、甲骨文女部字与女性角色变迁探析,作者谷丽娟,榆林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3、从《说文•竹部》探析中国竹文化,作者姬慧,榆林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4、论《经典释文》在目录书学著作中的著录情况,作者邓煜,学理论,2013年第14期;

5、中国古籍阐释概述——以古今文阐释异同为中心,作者孔凡秋、邓煜,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6、陕北定边县城通行语的转用和方言接触,作者高峰,宁夏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7、陕北定边方言的内部区划及形成原因,作者高峰,飞天,2011年第18期。

8、安塞方言何家沟音系及三代人之间的语音差异,作者高峰,宁夏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9、陕西榆林话音系研究,作者高峰,榆林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10、山西河曲方言中的“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

11、河曲方言中的后缀“儿”, 作者张子华,语文学刊,2010年第22期。

解决的问题:

解决了《古代汉语》授课方式从传统向多媒体环境的转变问题;将方言与音韵结合,解决了音韵学过于抽象、难学的问题。


3.课程建设

详细介绍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

 

本课程自2007年建成榆林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后,积极进行课程的各项完善和建设工作,按照课程建设目标高质量地完成课程建设任务,主要的建设措施如下:

1.通过学术会议、兄弟院校交流、用人单位走访等形式进行调研学习,为适应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改革的要求,加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改革,优化课程目标。

2.通过教研室研讨、听课观摩活动等形式,制定标准化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课件,积极实施课程教学标准化。在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下规定知识点、教学任务,规范了每一位任课教师的教学,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在保证一定的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又具有一定的选择灵活性,以便发挥教师的教学特长。

3.加强课程资源建设,陆续对以下内容进行了更新。

更新了主讲教师介绍信息。

2008年修改了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案提要,适应学校对课时总量的调整,古代汉语课缩减了16课时。部分文选由课堂讲授改为课后自学。

2012年适应汉语言文学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对教学大纲、授课教案进行了修订。

2013年适应汉语言文学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对教学大纲、授课教案进行了修订,课时总量调整为80学时。

根据课堂教学情况,修改了部分课件的内容。

扩充了参考书目、语言材料、图片资料的内容。

根据学生使用情况反馈,修改了练习题库的部分内容,并将其扩充。

4.加强图书资料建设。利用文学院资料室,完善古代汉语课程相关学术期刊、工具书、典籍。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听课评课制度,每学期教师间互相听课不少于2次,听课后集中组织评课活动。对青年教师实行业务导师制,由教授一对一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的指导方针,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学术会议,组建科研团队。

6.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课件制作,音频、视频资料的使用,图片、视频资料制作,网络资源的使用,电子文献管理等教育技术。

 

 

 

 

 

 

 

 

 

4.课程内容

课程的内容、结构、知识点、课时等方面的组织安排:

 

一、课时:80学时,5学分。

二、课程内容、结构及知识点。

绪论:了解《古代汉语》的学科范畴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  怎样查字典辞书;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的内容,掌握查阅方法。

1.怎样查字典辞书。2.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第二章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文字以及汉字的发展历史,学会通过字型分析推求字义。

1.汉字的结构和发展。2.古今词义的异同。3.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第三章 文选 《左传》五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古籍、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汉语的文字、语法知识。

1.郑伯克段于鄢。2.齐桓公伐楚。3.齐晋鞍之战。4.子产论尹何为邑。5.晏婴论季世

第四章 语法问题(一)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特点。

1.词类的活用。 2.练习。

第五章 文选 司马迁与《史记》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古籍、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汉语的文字、语法知识。

1. 报任安书。2. 孙膑。3. 韩信破赵之战。4. 汲黯。5. 西门豹治邺。

第六章 语法问题(二)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古代汉语特殊词序、判断句以及被动句的特点。

1.古代汉语的词序。2.古代汉语的判断句。3.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4.练习。

第七章 文选《论语》三篇《老子》两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古籍、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汉语的文字、语法知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季氏将伐颛臾。3.子路从而后。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5.小国寡民。

第八章 音韵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代汉语语音的发展变化,掌握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

1.古今语音的异同。2.诗律。3.词律。4.练习。

第九章 文选《庄子》两篇《孟子》两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古籍、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汉语的文字、语法知识。

1.北冥有鱼。2.秋水。3.许行。4.齐桓晋文之事。

第十章 古汉语知识综合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将本学年所学古代汉语知识综合应用到古籍阅读方面。

1.古书的注解。2.古书的标点。3.古汉语今译。4.练习。

 

 

5.课程资源

资源特色

 

1.内容全面,注重基础性、实用性、针对性。教学资源内容完整、全面教学大纲、授课内容、授课教案的制定和编写紧贴学校“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注重基础性、实用性。

2.搜集了一部分语言材料和图片资料网络共享,方便学生拓展学习资源。

3.拥有练习题库和试题样本,供学生练习、复习使用。

基本资源清单

 

教师简介、教学大纲、教案提要、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参考书目。

拓展资源清单及建设使用情况

 

拓展资源清单:

语言材料:

《史记》《左传》《四书章句集注》《中国历史纪元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白香词谱》《平水韵目录索引》《上古韵部常用字归部表》《词韵简编》《汉语中的平仄与入声字》

图片资料:

碑刻玺印等文字图片、历史地图、语言地图、其它。

练习题库:

汉字部分、词汇部分、音韵部分、语法部分(虚词)、语法部分(词汇活用、特殊句式)、古书注解与古文今译部分。

试题样本:

《古代漢語》試卷(上)、《古代漢語》試卷(下)。

 

建设使用情况:

    拓展资源在陆续添加补充,练习题库及试题样本一直在课堂上使用,语言材料和图片资料作为课后阅读内容在使用。

 

 

 

 

 

 

 

 

 

 

 

 

 

 

 

 

 

 

 

 

 

 

 

6.课程评价

自我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社会使用评价等:

 

自我评价:

1.本课程坚持采用全国统编的一流教材,即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采用统编一流教材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2.本课程的授课教师中教授坚持在本科教学第一线。授课教师知识全面,教学经验丰富,对教材中每个知识点都能讲深讲透,故保证了讲授的质量,深受历届学生的欢迎。

3.本课程历来注重教学改革,表现在对配套教材和补充教材的编写及讲授方法、作业、考试、阅卷等环节的改革,同时在培养学生运用古汉语知识能力和研究能力方面也进行了探索性的实验。另外,针对不同的专业制订了不同的《古代汉语》教学大纲,使不同专业的古代汉语教学内容更符合专业特点。

4.本课程在理论讲授中,注重理论的实践应用。

 

同行专家评价:

榆林学院古代汉语课程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独树一帜,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研究卓有建树的教师队伍。近年来,他们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不断创新,积极进取,贴近学生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成绩显著。

——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 李红岩

学校评价:    

我校古代汉语课的教学水平高,在学生中影响大。是中文系骨干课程之一。教学满意率调查,满意率连续三年在95%以上。学生考试成绩及格率在90%以上。

 

学生评价:

田有成老师工作认真负责,因材施教,深得学生得爱戴,让人受益非浅。

——10级本1班封文凤

任海燕老师知识覆盖性较大,表达清晰、流畅,上课很亲切。

——11级本2班刘源

姬慧老师认真负责,板书工整,基本功扎实,课堂内容充实,重点突出。

                                     ——12级本4班秦鹏

 

社会使用评价:

在榆林学院网站上看的《古代汉语》精品课程,内容丰富,比较系统,让我又回顾了一遍大学所学。

                                     ——榆林市苏州中学教师 赵燕燕

 

 

 

7.学校政策支持

 

榆林学院自2005年启动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省级6门,校级精品课程64门,校级重点课程14门。建成了“榆林学院课程中心”网站,制定了《榆林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榆林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给予校级精品课程每门1万元的资助,省级精品课程相应的配套经费。

 

8.承诺与责任

1.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内容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

2.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申报所使用的课程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无侵权使用的情况;

3.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及申报材料不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的相关规定,可以在网络上公开传播与使用;

                                           

课程负责人(签字)

                                                

 

9.学校推荐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